8 月的陕西咸阳,渭河畔的柳树垂着浓绿枝条财富家,412 位机关单位人员的行囊里,装着江西九江方诚国际旅行社定制的深红色主题资料袋 —— 袋面印着 “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” 金色字样,内侧插袋里整齐放着行程手册、笔记本和钢笔,“方诚” 二字以暗纹印在袋底,透着庄重的红色气息。15 天走遍江西井冈山、南昌、庐山的 “红色精神传承” 主题游,便从这只浸着历史厚重感的资料袋开始。
井冈山:星火燎原的精神溯源
清晨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,松柏苍翠,412 人整齐列队,向烈士敬献花圈。党史专家李教授(从事党史研究 30 余年)站在纪念碑前,声音沉稳有力:“1927 年,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,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,这火种后来燎原全国,就像咱们今天传承红色精神,也是要让这股力量在新时代延续”。
每天一场的专题课设在红色培训基地的会议室,李教授结合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,深入浅出地讲解:“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‘坚定信念、艰苦奋斗’,当年红军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,靠的就是这股信念坚持斗争,咱们今天的工作,同样需要这种不畏艰难的劲头”。课后,大家拿出学习手册,上面不仅有知识点梳理,还有针对性的测试题,“这些题目不是为了考核,而是帮大家巩固所学,把红色精神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思考”,李教授翻着手册举例。
展开剩余74%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,李教授指着一件磨损的红军军装:“这件衣服上有 28 个补丁,是当年红军战士‘艰苦奋斗’的见证,咱们现在条件好了,但这种精神不能丢,就像手册里那道测试题问的‘如何在工作中践行艰苦奋斗’,值得每个人深思”。大家边听边在手册上做笔记,不时停下拍照留存,神情专注而凝重。
南昌:英雄城的红色记忆财富家
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前,阳光照耀着 “军旗升起的地方” 石刻。李教授站在纪念馆序厅的起义军臂章展品前:“1927 年 8 月 1 日,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,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、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,这是咱们人民军队的根”。
专题课上,李教授围绕 “八一精神” 展开:“‘听党指挥、敢为人先、百折不挠’的八一精神,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意义。咱们机关单位人员,听党指挥是根本,敢为人先才能创新工作方法,百折不挠才能克服困难”。学习手册里,关于南昌起义历史意义的测试题旁,有人写下批注:“联系实际工作,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,主动担当作为”。
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,大家参观当年的作战室,墙上的地图还留着清晰的标记。李教授说:“新四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,靠的是军民团结,咱们今天开展工作,同样要依靠群众、团结协作,这也是红色精神的重要内涵”。大家围在地图前,讨论着如何将这种团结精神运用到团队工作中,氛围热烈而真诚。
庐山:红色故事的时代回响
庐山会议旧址的会议室里,桌椅摆放如初。李教授指着墙上的老照片:“这里曾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,留下了许多关于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,这些经验告诉我们,要实事求是、与时俱进,这也是红色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体现”。
专题课上,李教授结合庐山的红色历史,讲解如何在新时代传承红色精神:“时代在变,但红色精神的内核不变。咱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,把实事求是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思路,就像手册里那道测试题‘结合工作实际,谈谈如何做到实事求是’,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”。
傍晚,大家在庐山的红色培训基地交流学习心得。有人说:“通过这几天的学习,对井冈山精神、八一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以后工作中遇到困难,想想当年红军的不易,就有了克服的勇气”;有人拿着做满笔记的学习手册:“这些测试题帮我理清了思路,知道了如何把红色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”。
15 天的行程里,红色培训基地的住宿简洁而庄重,房间里的书架上摆着《红色家书》《井冈山斗争史》等书籍,“晚上可以翻看这些书,加深对白天学习内容的理解,跟在单位的学习室一样方便”,基地工作人员介绍。每天的餐食是 “红军餐”,糙米饭、南瓜汤,“让大家体验当年红军的生活,更能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”。
离别的那天,每个人的资料袋里,多了一份装订整齐的学习心得汇编、测试题参考答案和红色主题纪念章。大家站在庐山含鄱口前合影,背景是连绵的青山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收获的坚定。照片下面,“江西九江方诚国际旅行社” 的字样悄然印着,像被红色精神的光芒温柔笼罩。
大巴驶离江西时,有人望着窗外说:“这趟主题游,不仅是一次红色之旅,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,以后会把学到的红色精神融入工作,践行初心使命”。其实不用多说,李教授的精彩授课、红色基地的沉浸体验、学习手册的深刻引导,早把红色精神的种子,播撒在了每个人的心里。
发布于:江西省大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